欢迎您光临易事特!

咨询热线:400-700-1660股票代码:300376ENGLISH

产教融合铸基石 数字能源启新程——易事特集团与惠州学院携手共绘创新发展蓝图

发布时间:2025-11-10 作者:本站编辑浏览次数:

image.png

秋高气爽,硕果盈枝。近日,惠州学院校长王胜一行莅临易事特集团总部,与集团创始人何思模教授等就深化产教融合、共推数字能源领域技术研发等议题展开深度洽谈。双方基于各自优势资源,达成系列战略合作共识,标志着校企协同创新迈入新阶段,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时代召唤:数字能源与产教融合的双向奔赴

当前,全球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深度交织,数字能源作为双碳战略的核心支撑,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引擎。我国在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的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对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使命形成天然契合,产教融合成为破解产业升级瓶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作为深耕电力电子领域的领军者,易事特自1989年创立以来,聚焦UPS电源、数据算力中心、新能源+储能三大战略板块,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青岛等全国多个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企业,以及腾讯、百度、阿里、中国移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国内重点客户,更远销欧、美、亚、非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撑美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非洲首条现代化轻轨等海外项目,技术实力与项目经验行业领先。

惠州学院作为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型高校,近年来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式提升,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等硕士点,学科建设与区域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王校长始终强调,高校应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双向赋能。此次深化合作正是对校企协同、产学共赢理念的进一步践行。

 

优势互补:产业龙头与高校智囊的战略契合

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灵魂,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洽谈会上,何思模教授结合36年创业经历,阐述了产教融合的核心价值。易事特从校办小厂,到今天成长为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已与清华大学、西湖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他强调,数字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需要跨越实验室与产业化的死亡之谷,高校的基础研究优势与企业的工程化能力形成互补,此次与惠州学院的合作,将重点聚焦钠电应用、储能系统优化等前沿方向,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王胜校长对易事特的创新精神与行业担当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惠州学院正致力于打造适配区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学校在电子信息、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师资力量与科研积累,与易事特的技术研发需求高度匹配。我们希望通过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将企业的真实项目、技术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本领。” 王胜校长提到,学校 2025 级新生思政第一课中,已明确提出在实验室里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易事特的合作将为学生提供直达产业前沿的实践舞台。

双方一致认为,此次合作具有三大核心契合点:一是技术方向契合,聚焦钠电、储能等数字能源核心领域,紧扣行业发展脉搏;二是资源优势契合,易事特的产业平台、资金实力与惠州学院的人才储备、科研能力形成互补;三是发展目标契合,均致力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与国家双碳战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务实举措: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新生态

洽谈会上,双方明确了人才共育、科研共攻、成果共享的合作路径,计划构建 “产业学院+联合研发+人才输送三位一体的合作生态。

1、人才培养方面

双方将建立校内+企业双导师制,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惠州学院可根据易事特的岗位需求,优化电子信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课程体系,增设钠电技术、储能系统集成等特色课程模块;易事特可选派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导师,提供真实项目案例与实践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核心技术部门或研发团队。同时,双方可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聚焦数字能源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2、科研合作方面

共建数字能源联合研发中心,重点攻关三大方向:一是钠电 UPS 技术的成本优化与场景拓展,提升产品在工业控制、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储能系统的智能化升级,融合AI算法优化能源管理效率,开发适配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解决方案;三是光储充一体化技术的小型化、模块化研发,满足分布式能源应用需求。利用易事特博士后、院士科研工作站,惠州学院组建专项科研团队与其结合,双方联合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享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

3、成果转化方面

建立实验室智造基地产业化的快速通道。惠州学院可将学术研究成果放在易事特的GW级智造基地进行中试验证,借助企业的生产工艺与市场渠道实现快速转化;易事特则将产业中的技术难题转化为高校的科研课题,形成研发应用反馈优化的闭环创新机制。此外,双方还可积极联合举办数字能源技术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搭建行业交流与人才对接平台。

 

未来可期:赋能区域发展的示范标杆

此次合作不仅是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更是对数字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随着 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我国数字能源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技术创新与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易事特与惠州学院的合作规划,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从区域发展来看,合作将进一步强化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能源产业中的地位。惠州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高地,易事特的技术研发与惠州学院的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形成 产业带动教育、教育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为惠州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从行业影响来看,双方聚焦的钠电技术、储能智能化等方向,均为数字能源领域的前沿热点,合作研发的成果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何思模教授表示:易事特36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历史。与惠州学院的合作,将让我们在数字能源领域的创新之路走得更稳、更远。王胜校长则强调:作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培养更多懂技术、善创新、接地气的高素质人才,为数字能源产业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潮涌珠江,创新致远。易事特集团与惠州学院的携手,既是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数字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双方将以务实的举措、开放的心态、长远的眼光,深化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共同书写校企协同创新的新篇章,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数字能源产业发展与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惠州学院校长王胜、教务部部长蒋辉、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书记谭润志、能源与物理学院院长龚伟平等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易事特集团创始人、博士生导师何思模教授,首席技术官、院士工作站主任于玮博士,光储充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马强,数据算力中心事业部总经理王玉鑫,数字能源一部总经理吕国靖等领导参加本次活动。